新闻资讯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一届“外语+”名家讲坛
2023-11-27 15:35 点击: 作者:马冬梅 来源:外国语学院

11月26日,第一届“外语+”名家讲坛在彭家坪校区图书馆106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坛邀请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研究员和兰州大学周庆国教授国内2位知名学者作专题报告,学院全体师生参加。讲坛由外国语学院院长任育新教授主持,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冀宏教授致辞。

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冀宏教授致辞

冀宏教授对两位专家莅临学校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从外语类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性、语言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外语专业学生紧跟科技创新步伐的必要性、挖掘甘肃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性等方面,阐释了“让名家引导学生感知艺术之美、科技之美,从而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会讲中国故事的涉外人才”的外语人才培养新范式。他希望大家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和甘肃省新文科建设“十项行动”,结合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专业办学特色,打破学科藩篱,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任育新教授主持讲坛

讲坛开幕式之后,两位专家带来精彩分享。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研究员以《麦积山石窟艺术》为题作了专题讲座。讲座从对石窟寺的认知与麦积山石窟艺术欣赏出发,围绕何为石窟寺、麦积山石窟何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赏麦积山石窟艺术三个问题,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的地理位置及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以时代顺序为主线,阐释麦积山石窟自后秦开窟至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演变,带领师生探寻麦积山石窟延续一千六百多年的艺术之美。李天铭指出,麦积山石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是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的典型案例,希望外语学院的师生能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利用好外语工具,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兰州大学周庆国教授以《智能未来:AI大模型的崛起与行业革新》为题作了专题讲座。讲座全面概述人工智能(AI)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AI的理论、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探讨,揭示AI如何模拟人类智能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处理。其次就AI在教育、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展现了AI技术的强大和广泛的应用潜力。最后详细介绍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优劣势,并深入分析大模型对语言学习者带来的挑战和启示。周庆国表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只有文化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外语专业的师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潜力,同时也要突破文科思维模式,促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路径。

兰州大学周庆国教授作专题报告

两位专家的讲座结束之后,院长任育新教授对此次讲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此次论坛是外国语学院对新文科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两位专家的发言内容丰富,既带领师生领略了千年的艺术积淀,又带领师生体验了前沿的科技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全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为我院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创建育人新平台和打造育人新范式提供了启发。他希望以此为契机,实现外语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融合创新能力。(撰稿:马冬梅;初审:潘永锋;终审:任育新)

李天铭简介:

李天铭,研究馆员。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2000年至2007年期间就读于日本神户大学,获得日本神户大学文学研究科艺术学、艺术史专攻文学硕士学位,文化学研究科社会文化专攻文学博士学位。现任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学委会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文化景观视野下的麦积山石窟价值阐释"等相关课题。出版专著《林泉积瑞——文化景观视野下的麦积山石窟价值阐释研究》。发表《灵山、祥瑞与诗迹入画:3种文化传统对麦积山文化景观的塑造》《麦积山石窟游客承载量问题的探索》等论文,于《光明日报》发表《古老石窟焕发新生,“中国故事”续写新篇》等文章。

周庆国简介:

周庆国,理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从事安全关键系统、嵌入式实时系统、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研究。曾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JC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bedded System(IJES)等多个期刊主编。近五年发表SCI论文约96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16个。